其實所謂「退休準備指數」就是「所得替代率」的概念,如果某人退休前薪資水準約為每月十萬,退休後繼續保有每月八萬元的支配力,「退休準備指數」就為80%。目前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建議,70%是最理想的退休準備指數。
然而,台灣退休準備指數卻只有42.8%,同樣位居亞洲的日本與香港,則分別有47%、43%,但都還是不如歐美國家,像美國58%、加拿大57%、德國56%、英國50%。
富達證券表示,歐美先進國家實施退休金制度多年,民眾在退休前都還會自行準備一筆退休金,以確保自己生活品質與金錢自由,台灣人退休準備已經偏低,更應該積極提早規劃。
其實受到收入漸趨穩定,以及對未來不確定等因素,台灣民眾平均從32歲起開始存退休金,但實際上卻只有32%比例的人,會選擇基金作為退休理財工具,而大部份都還是靠儲蓄與政府勞退機制,如果平均餘命一拉長,其實可支配金額極可能不足。
富達證券就指出,台灣退休準備指數不但不足,更進一步分析會發現,只有27%的民眾所得替代率超過70%,有高達一半以上所得替代率是在42.8%以下,可見退休準備指數在台灣也隱約有M型化現象。
目前面對退休理財時,有五大風險必須重視,包括長壽風險、通膨風險、資產分配錯誤風險、過度提領風險、健康醫療支出風險等,為了讓民眾更瞭解該如何規劃,富達證券網站特別提供投資溝通工具IPT(InvestorProfilingTool),幫助診斷出風險屬性。
富達證券強調,只要懂得利用定期定額發揮風險分散與時間複利的效果,想要擁有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退休生活,絕對不是夢想。
以上是在奇摩看的一則新聞,台灣人為什麼退休準備會明顯不足有可能是我們上一輩大都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他們大都認為他們辛辛苦苦的孝順他們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們的小孩扶養長大到結婚成家立業,所以他們的小孩將來孝順他們是應該的
我想我們這代人大都的想法就會跟上一代有所不同了,把父母孝順好、把子女扶養到成人,所以我們現在要存三份錢,準備孝順父母的錢、孩子到學業完成的錢、以後自己退休後生活上所需的錢,但想想我們現在要家庭的一般薪水夠嗎?說實在的,現在的人如果不會理財,那麼自已為了以後的退休生活真的也只能存存存了,要吃好點--存起來,要買漂亮的衣服--存起來,要外出去遊玩--存起來,這樣的生活品質您願意嗎?
理財對我來講其實不太難,但對於從沒接觸這方面的人們是會有困擾的,我想專家說的對,要投資之前先投資自己,為了大家在現在及退休後都要有一定水平的生活,建議真的可以去學理財了